2018/4/19 16:50:00
翻译这个职业前景怎么样的分析详解?(中)
第二、除了机器翻译以外,人为的因素更加导致传统专业翻译萎缩。企业往往不再需要专门的翻译,业内人士已经胜任翻译的活。外语技能本身已经成为业务能力之外的附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翻译专业的职场导向正在变形,应放宽眼界,注意那些对外语依赖度高的职业,单一的外语翻译能力难以构成一种职业的充分条件。类似新闻专业,十年前谁也没想到报纸官媒会被公众号等网络传媒冲击至此。翻译科班的孩子,应该着重培养标的语言相关产业的职业技能。举个例子,同济大学的德语系从上个世纪开始,就已经远远领先其他外语院校,其课程设置完全是就业导向型,外语只占一少部分,大部分都是机械、电子、土木类的入门科普课,便于毕业生走向德企咨询、技术支持等领域。对于法语专业而言,国字号一代一路企业相关的工程项目管理、华为所需的IT电子入门技术,已经远远比雨果大仲马的文学更具职业市场潜力。
哪怕文学作品翻译,工作重点已经超越了翻译的本身,对作品的理解、语言的驾驭、译者本身的文学素养,才是真正的难点。就红楼梦而言,即使中国人,读懂吃透用纯白话汉语翻写一遍也着实不易。如果是工程项目,以机械为例,对铸模、锻造、车削、铣槽、钻孔、磨光、钳工装配、自动加工、齿轮传动、润滑维护,等等进程的了解,往往比语言本身更重要。曾经参与过一个金融业务培训,通篇内容大量的数学模型推导,找了个资深同传,他做的也十分吃力。因为他自己要首先理解模型,然后才能翻译成汉语。
现在外语的普及度越来越高,翻译的必要性也降低。参与国际贸易的项目经理,外语水平都不错。领导人物更不用说,基本都能听得懂,带个翻译就是省点脑力。能够做到那么高的位置,业务社交能力都是人中龙凤,外语对他们真的不难。而且很多时候,肢体语言、表情语速、说话内容方式比语言更重要。接触过一个中级领导,英语仅仅是有点口音,法语显然是刚刚学的,可见学一门新的语言对他们都不难。其领导魅力并不体现在外语水平,而是说话十分得体,礼节、客气的地方滴水不漏,谈判议价的细节也把握周详,甚至说中文的时候都自带翻译腔,方便译者逐字翻译。
同时世界性的语言,会导致其他语种的需求随之减少。例如中非合作,很少需要找个会科科特迪瓦语或肯尼亚土话的中国人,一般双方都说英语就够了;国际条约也均以法语(拉丁语)为通例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