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22 10:54:00
郑州翻译公司提醒您 翻译应注意“名从主人”
来自郑州翻译公司的分享:韩国著名棋手李世乭,因与谷歌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对弈而备受世人瞩目,但在国内各大媒体上他的名字有两种写法:“李世乭”和“李世石”,且以后者居多, 那么“乭”可以视为“石”的异体字吗?
从姓名用字来看,“乭”无疑是正确的。李世乭的韩文名拉丁转写为Lee Sedol,正式汉字名是“李世乭”。“乭”对应“dol”,而汉字“石”韩语音读则为“seok”。字音迥异,显然不是音义相同的异体字。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应当写作“李世乭”,而非“李世石”。
然而,“乭”是生僻字,我国字书以前未见收录,《中华字海》也称其音义待考。其实,这是个韩国固有汉字。在韩语中,表示“石头”这个概念的词有两个:一个是源于中国的汉字词,读作“seok”,即“石”字;另一个是读作“dol”的韩语固有词,本无汉字,早在北宋译官孙穆所著《鸡林类事》中对此已有所记载——“石曰突”,时至今日“突”字对应的韩语发音仍是“dol”。在韩语中汉字词使用“seok”,而日常单用则说“dol”。为了使这类名称有完整的汉字表记,人们为发音是“dol”的这个词专门创制了汉字——“乭”。
“乭”的创制遵循汉字六书中形声的原理:“石”为形旁,表示石头之意;“乙”为声旁,韩语汉字音为“eul”,同时也与“dol”的韩文韵尾字母的形状相似。“乭”字既承载了词意,又体现了读音,很好地记录了“dol”这个词,沿用至今。不少地名和人名都有“乭”字,地名如江原道淮阳郡“曲乭”、咸镜南道洪原郡“大乭”“小乭”等;人名有官修《都厅仪轨》小炉匠“韩寿乭”、鱼有凤《再游金刚内外山记》官奴“次乭”、朴泳孝《使和记略》生徒“李殷乭”、旧韩末期著名抗日领袖“申乭石”等。人名中“乭石”并用,也说明它们绝非仅字形不同的异体字,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汉字。
“李世乭”在我国被写作“李世石”,原因大概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我国不使用“乭”字,而“dol”的意思是石头,意译为“石”;其次,从韩汉对音角度来看,以“dol”为朝鲜汉字音的汉字有“突”、“咄”、“涋”、“腯”等,在现代汉语中把“乭”定音为“tū”是比较合理的,但“tū”这个音节及其汉字“突、凸、秃”等在汉语里多缺少好的寓意,不适用于汉字人名;最后,国人在面对生僻字时,常按照形声字的读音特点,而“乭”字义又恰好是石头,导致人们易把“乭”误认为是“石”字异体。这种情况甚至反过来影响到“乭”的字音。由于“乭”在GBK、Unicode等各种汉字编码中都存在,为了便于输入,人们索性将本无汉语字音的“乭”也定音为“shí”。于是,“乭”这个韩国固有汉字,有了汉语发音“shí”。
汉字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汉字文化圈中类似的韩日固有汉字问题,应从尊重历史文化、推广传播汉字的角度出发,谨慎处理,尽量保留其字形,不随意改字。在定音上要多加斟酌,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可由国家语委等部门及时做好相关规范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涉及韩日翻译时必须考虑汉字问题,否则就容易闹出笑话。比如,近期2018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出炉,作为韩国著名三大高校之一的高丽大学竟在国内新闻稿榜单排名中踪影全无,仔细一看,原来是译者根据英文名“Korea University”意译成了并不存在的“韩国大学”,而忽略了其传统汉字名“高丽大学校”。这样的错误只要稍加留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译者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