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
验证码
立即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手机号
邮箱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2018/5/28 16:19:00

濮阳翻译公司:通往学术研究的捷径

乐文濮阳翻译公司认为,在学术成长的道路中,翻译就是生产力,这种生产力,不仅仅是产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形成原创性的学术思想。翻译就是生产力的实现,具体表现为翻译是最好的学术训练、翻译是最好的阅读、翻译是最好的写作、翻译是最好的获取一手资料的途径。

    翻译是最好的学术训练

    现代学术产生于西方,虽然有多种因素,但语言的差异不可忽视。中文表达缺乏逻辑思维;而英文表达则逻辑思维较强;具体表现在语言上,中文短而美,英文则多用连接词,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两种语言的特点来看,中文思维不利于一流学术论文的写作,英文思维的特性,使得其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有天然的优势。这是因为学术论文的写作,学术思想的形成,最为重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也许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英文刊物占据了全球各类顶级刊物。创作一篇质量比较好的学术论文,应有规范的学术训练,文章的结构、规范、表达和方法,都是不可忽视的。那通过什么方法,学术训练的效果最好呢?我们认为翻译是最好的学术训练。一方面这是由以上所说的中英文思维的差异决定的。通过对经典文献的翻译,我们会弄懂作者的思想脉络,在潜移默化中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习得关于论文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这是由全球范围内学术格局决定的。虽然经过几十年的追赶,在学术方面,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差距。不得不说,国外尤其是英美,还是代表着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水准,也反映了最新的学术前沿。我们看到,国内很多顶级经济期刊的论文,大部分是对英美学者论文的模仿再创作。

    翻译是最好的阅读

    在学者的成长过程中,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少有人能够不通过阅读,不经过大量的前期积累,就能写出一流的学术论文与著作。这应该已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识。但阅读外文文献,什么样的效果最好呢?我们认为,翻译是最好的阅读。中英文语言思维的差异,导致如果我们仅仅是阅读,而不是翻译,哪怕英文水平再高,理解也很难像母语那样,原滋原味,深入骨髓。翻译是最好的阅读,是因为翻译能够让阅读更加细致,更加深入。翻译经典文献,才能避免浅尝辄止的阅读,读的更加细致,更加全面;而且,通过翻译的阅读,不仅能够全面把握文章的亮点,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学术思想。在围绕着某个主题的翻译过程中,通过深入细致的阅读,我们会对原文作者的观点进行权衡取舍、吸收批判,而批判思维的养成,就是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

    翻译是最好的写作

    前文提到,不少人会认为翻译太耗时间,基本一篇经典文献翻译下来,得耗时十天半个月,要完全读通,一个月就过去了;也有人会认为,我有这个翻译功夫,差不多一篇质量不错的小文章就能写完了,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这种观点在于没有认识到,翻译其实就是最好的写作,尤其是围绕着某个主题,能够持续坚持翻译。相关的经典文献翻译完了,差不多就能够出来好几篇文章,而且翻译的素材,可以在前沿部分或者文献综述部分,改一改就能直接用上。特别是当我们重新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找到该领域最经典的外文文献,跟踪该领域的学术大家,翻译若干篇,就能够迅速进入学术前沿。从长远来看,通过翻译的写作,是最节省时间的。看似是笨方法,实则是大智若愚之举。

    翻译是最好的获得一手资料的途径

    有一句调侃写文章的话:“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毫无疑问,纯粹的原创性学术思想是很难的,更多的人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一些边际贡献,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很多人在写作、处理文献综述的时候存在寻章摘句的现象,没有亲自去认真阅读、翻译文献,而拾人牙慧式的寻章摘句往往把握不到原文的精髓。举一个中文例子,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非常难读的一本书,就连萨缪尔森都承认这本书很难读懂,所以很多人都直接通过希克斯的演绎来了解《通论》,而没有认真的去读原著。但我们知道,希克斯的所总结的IS—LM模型并不能完全抓住《通论》的精髓,凯恩斯所强调的“动物精神”几乎被忽略掉了。

    从获取信息的角度来看,我们之所以要亲自去翻译,是因为不想被二手甚至三手、四手信息所误导。我们都知道“牛是怎么死的?”这个小故事,一句话、一条信息,经过多次传递之后,往往会发生变化,丧失了本意。所以,我们鼓励翻译,也在努力践行,保证提供给大家的知识不存在以讹传讹的情况。

阅读文章:积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