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
验证码
立即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手机号
邮箱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2018/9/19 11:07:00

信息技术对翻译工作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传播技术的结合使社会的数据总量随之迅猛增长,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时代相继到来。语言服务行业正逐步告别传统的增长模式,创新驱动将成为发展的动力之源,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为语言服务业带来无限的机遇和挑战。翻译是语言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在翻译行业的推广促进了技术翻译的发展和应用。2015年发布的ISO 17100“翻译服务:翻译服务需求Translation Services —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Services)将翻译技术分为13,包括翻译记忆工具与计算机辅助翻译(Translation Memory Tools and 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术语管理系统(Terminology Management System)、本地化工具(Localization Tools)、文字处理软件(Word Processing Software)、质量保证工具(Quality Assurance Tools)、桌面排版(Desktop Publishing)、语音文字识别软件(Speech-to-Text Recognition Software)、写作系统(Authoring System)、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 Management Software)、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修改工具(Revision Tools)及翻译管理系统(Translation Management System)。云计算掀起了互联网领域的技术革命,云计算技术迅速应用于现代翻译行业,从而形成了云翻译(Cloud Translation)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言服务业提供了全新的空间巨大的发展机会。

 

  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发布的《2016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宏观上从政府、行业、经济、文化、技术五个层面,微观上从语言服务从业者、提供方、需求方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阐释了中国语言服务在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道路上仍然面临机遇与挑战。在语言服务的技术创新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翻译行业生产力不断提升,智能化、语境化、可视化、集成化、网络化等特征越来越明显。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翻译界带来了新技术,信息技术改变了翻译行业的传统风貌,深刻影响着翻译工作。谢天振(201514)认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翻译的对象、方式、方法、手段和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了解信息技术对翻译工作的领域、内容、形态、方式、方法、手段带来的变化,要重新思考翻译的定位和定义。穆雷、傅琳凌(201785)探讨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翻译职业演变对学界的辐射作用,翻译技术已成为翻译界主要的关注点之一。杨平(20129)回顾了我国翻译教育的发展进程,强调信息化带动翻译行业的发展,对翻译从业者提出了全面的素质要求,翻译教育也要转变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Cronin20132)指出,技术不仅是翻译的附属物和连接件,在不同社会和不同历史阶段,技术已经成为翻译活动定义的中心。Pym200841)认为,信息技术的出现使翻译工作脱离了交际语境,对翻译教育提出了挑战,讲授翻译记忆工具和内容管理等翻译技术时应利用校对修订技术帮助学生完成交际工作。Flórez & Alcina2011325)建议培训专业译员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开源软件,便于译员掌握翻译技术,以灵活应对不同专业背景的技术要求。此前关于信息技术对翻译影响的研究局限在翻译行业、翻译教育、翻译研究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实际上以云翻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整个翻译产、学、研行业的影响已经非常深入。本文将按照翻译产、学、研顺序进行描述,从翻译对象、翻译角色、翻译能力、翻译策略、翻译方式、翻译流程、翻译标准、翻译环境、翻译教育及翻译研究等十个方面充分研究信息技术对翻译工作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翻译对象的影响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对翻译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翻译对象经历了从宗教典籍翻译到文学翻译的转变,再到当今应用型翻译的蔚然成风。根据《2016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当前翻译公司业务类型日益多样化,为众多行业提供翻译服务,翻译的行业材料中占比前三位的是法律合同、化工能源、机械制造(见图1)。翻译对象不断增多,数量不断扩大,文本形态日益丰富多样;从翻译技术角度分析,个人计算机出现之前的传统翻译与现代翻译的不同包括源语言文本类型和文本传递方式。

 

  图1   语言服务企业翻译的行业材料比例

 

  注:内容来自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发布的《2016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第71页。

 

  从源语言文本分析翻译对象可知,其存在方式日渐多样化。在个人计算机出现之前,传统翻译的源语言文本类型大多为文献、书籍、杂志、报纸、书信等纸质方式,译员翻译、审校之后由人工誊写或打字员录入译稿,定稿后的译文以纸质印刷(print)方式呈送给读者(readers)。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翻译的翻译对象趋于多样,源语言文本类型以电子文件的方式存储和传递,类型层出不穷,如软件、网站、音频、视频、游戏、电子课件、电子邮件、网络社交工具等,事实上这些翻译对象的内容已经超越了文本的概念,以电子化、多媒体、多模态方式存在,定稿的译文以纸质印刷(print)和电子发布(publish)的方式呈送给用户(users)或客户(clients)。

 

  二、信息技术对翻译角色的影响

 

  贾斯塔·霍茨—曼塔利(Justa Holz-M?ntt?ri)利用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的原则,提出了翻译行为模式可适用于各种职业翻译情境(Munday,200177)。这一行为模式强调翻译过程中与翻译行为有关的各个方面,“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比较以及语言学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翻译被置于更广阔的职业人员和客户之间的合作互动情境之下Baker,20043)。传统观点通常认为,翻译就是翻译文本,而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涵盖了更多的方面,详细分析了参与翻译行为的六种角色:the initiator(发起人需要翻译的人)、the commissioner(委托人联系翻译的人)、the ST producer(原文作者写原文的人,不一定参与到译文产生的过程中)、the TT producer(译者)、the TT user(译文使用者使用译文的人)以及the TT receiver(译文接受者译文的最终接受者)(Munday,200177)。从语言服务提供商(Language Service Providers,LSPs)的视角来看,信息技术驱动翻译行为和翻译角色发生变化。大型翻译项目是客户公司(需要语言服务的公司)与语言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深入分工和合作,语言服务提供商根据规模和语言服务能力分为多语言服务提供商(Multi-Language Vendor,MLV)、区域语言服务商(Regional Language Vendor,RLV)和单语言服务商(Single Language Vendor,SLV)。每种语言服务提供商可以将翻译项目的部分任务外包给各自的语言服务供应商(Vendors,每个语言服务商内部根据工作技能的要求,将翻译团队的角色分为商务角色、管理角色、技术角色及生产角色。商务角色分为销售、销售支持、市场营销、客户经理、采购经理;项目管理角色分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资源经理、质量保证经理;技术角色分为本地化经理/工程师、排版经理/工程师、测试经理/工程师;生产角色分为翻译、编辑、校对、审阅等(崔启亮、罗慧芳,201651~56)。

 

2列出了现代语言服务行业的工作岗位。

 

  每个角色可以分为总监、经理和工程师三个级别,总监可能分为运营总监、市场总监、质量总监等;经理可以包括项目经理、客户经理、质量经理、营销经理、排版经理、测试经理、技术经理、供应商经理等;工程师分为初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位可以是翻译、编辑、校对、工程处理工程师、排版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客户公司内部可能包括本地化项目经理、本地化质量经理、本地化供应商经理、本地化工程师、术语专家等角色。

 

  三、信息技术对翻译能力的影响

 

  围绕“翻译能力”,巴黎释意学派理论提出,语言知识、主题知识和百科知识是基础,职业翻译方法是核心(勒代雷,2001)。VermeerReiss的目的论(Skopos)认为,实现文本内在的和文本间的连贯需要具备文本转换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Nord,200641~42)。文军(200463)将翻译能力总结为语言能力、文本能力、学科能力、文化能力及转换能力。国内目前比较认可的观点是,翻译能力分为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技能、通识教育。

 

  经济全球化对译者的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研究者已证实翻译能力的构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 PACTE 小组经过两次修正,认为翻译能力包含 5种能力和一系列心理生理因素: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专业知识能力、工具能力、策略能力、心理生理因素、态度因素以及心理机制。其中,工具能力主要包括获得并使用各类文献资料和信息以及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现代技术的能力。2005 年正式启动的欧盟笔译硕士European Master’s in Translation,简称 EMT)项目最具影响力,欧盟专家在PACTE模型的基础上将EMT翻译能力细分为6,包括翻译服务能力、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特定领域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王华树、张静(201528)提出信息化时代口译译员应该具备的技术能力(即 PACTE 模型中的工具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信息检索、术语管理以及计算机辅助翻译等技能。

 

  四、信息技术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有具体的目的,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了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目的法则是所有翻译行为需要遵循的首要法则(Vermeer,2000229)。翻译策略描述如何完成翻译工作的总体方法和目标,是宏观理论联系微观技巧与实践的桥梁,是翻译主体对实践客体形成的认识结构和方法论结构。

 

  根据文本使用目的、客户对译文的不同质量和交付时间需求,LSP将待译文本分为参考级、常规级和出版级三大类(崔启亮、雷学发,201647)。对译文的质量要求最低的参考级文本,如邮件、微信、微博和即时通讯等,译文仅作参考,客户希望迅速得到译文,可采取以机器翻译为主的翻译策略,即原文机器翻译译文,以提高效率、减少时间的浪费。产品说明书、帮助文档、用户界面等常规级文本,其译文质量要求适中,需要采取以译前编辑 (Pre-editing)、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双语术语(Bilingual Terminology)和译后编辑(Post-editing)相结合为特征的人机交互翻译策略,即原文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记忆+术语管理)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译文,以提高翻译效率,降低不必要的劳动强度和翻译过程成本。文学类材料、法律文件、广告和合同等高质量的出版级文本,其质量要求最高,因此采取人工为主的翻译策略。当然,法律合同翻译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即原文计算机辅助翻译人工翻译译文。

 

  五、信息技术对翻译方式的影响

 

  传统翻译方式以人工翻译为主。单纯的人工翻译,尤其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翻译工作,虽然可以充分展现译员水平,但是效率低、成本高,无法进行多人合作。信息技术的辅助使翻译活动成为翻译公司、译者和客户都能参与其中的开放有序的过程。合作翻译模式经历了从单纯口笔译服务到包含文档写作、产品本地化、语言资产管理等多种语言服务,翻译方式从单个译者到语言服务公司的转变,翻译实施方式从纸笔翻译到计算机辅助翻译,从单机软件到云翻译平台的转变,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集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于一体的复杂过程。

 

  翻译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部分已经渗透到翻译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对翻译的完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云翻译平台便是基于云平台的协同翻译平台,平台不仅融合了先进的计算技术、语言处理技术,并且能够实现协同翻译,即将多名空间上分散的翻译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完成一项翻译任务,以提高整个翻译行业的效率。例如Lionbridge公司的Translation WorkspaceSDL公司的GroupShare可以实现全球译员7×24×365的全天候服务,实时共享项目信息、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等语言资产。

 

  在基于云翻译平台的协同翻译工具中加入项目组管理,从而更好地协调不同译员和翻译项目之间的关系,并将翻译项目信息和语言资产等作为翻译人员和协同翻译平台之间的桥梁,在不同翻译人员之间即时共享翻译信息,能够有效提高译员翻译效率。同时通过协同翻译中的术语检测与识别,以及翻译记忆的实现,在提高译员翻译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有效解决翻译内容重复、翻译成员之间各自为战、对专业术语翻译不统一的问题。

 

  六、信息技术对翻译流程的影响

 

  翻译流程(Translation Workflow)是一组将源语文本输入转化为目的语文本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翻译流程涵盖译前、译中、译后等各项步骤的计划安排,以接受客户订单为流程开始,以产生符合客户预期或要求的结果,包括产品和服务等,并实现客户预期的价值为流程结束。传统中手工的或者流程不能满足现代项目的需求,定制化和现代化的流程管理成为当今翻译项目的主要运作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发展,翻译技术突飞猛进,翻译系统功能不断改善,语言服务行业生产力不断提高,传统的手工模式以及落后的生产工具即将被信息技术替代。在源文档创作过程中,涉及技术写作、术语管理、文档管理、源文质量控制等专业工具;在翻译前准备过程中,涉及文件格式转换工具、批量查找和替换工具、项目文件分析工具、字数统计和计时工具、报价工具等;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涉及项目管理工具、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工具、术语提取和识别工具、多种电子词典工具、平行语料库、搜索引擎等;在项目后处理过程中,涉及质量检查、编译、排版、测试、发布等多种复杂的工具。将内容管理系统、翻译管理系统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整合在一起,项目管理者只需要对工作流进行定制,系统会自动引导每个流程,直至完成项目,大大优化了企业内外的资源管理。信息技术驱动下的现代翻译项目流程如图3所示(王华伟、崔启亮,2005117,工作流和语言资源(翻译记忆库、翻译术语库等)都应用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工具,特别是翻译工具。

 

3   信息技术驱动下的现代翻译项目流程

 

  七、信息技术对翻译标准的影响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中西方自古以来对翻译本身的标准之争从未休止。传统翻译研究多以文学翻译为对象,传统的翻译标准多是围绕文学翻译的文本层面进行的定性讨论,对翻译标准的探讨包括等值、动态对等、信达雅、神似、化境等,甚至霍姆斯的翻译研究路线图中也没有现代应用文体的翻译技术标准研究的一席之地。翻译标准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标准的提出与特定的翻译对象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产业不断完善,翻译作为一种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产品,已经成为语言技术、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服务性行业。翻译标准不仅包括翻译服务标准,而且包含了翻译技术标准。翻译服务的标准不能仅针对语言和文本层面,还需考虑语言服务产品的各个要素、产品生产规格、产品生产过程以及结果等。翻译技术标准主要是指翻译数据信息内容存储和交换标准,影响翻译服务标准的实施和翻译项目的质量效率成本。LISALocalization Industry Standards Association)根据行业发展需求,陆续制定了诸如翻译记忆库的翻译记忆交换标准(TMX)、翻译句段分割交换标准(SRX,ISO发布了翻译术语交换标准(TBX)等。此外,ISO等国际标准化组织还发布了一系列翻译行业的标准,ISO/TS116692012 Translation projects — General guidanceISO 171002015 Translation services -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servicesISO/DIS 18587Translation services - Post-editing of machine translation output - RequirementsISO/AWI 20539Translation,interpreting and related technology - VocabularyISO/NP 20771Legal and specialist translation services - Requirements。中国翻译协会也发布了一系列翻译行业标准和规范,如《翻译服务规范第1部分:笔译》(Specification for Translation Service — Part 1Transl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363.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31127日发布,200461日实施)、《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Target Text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Service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682—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324日发布,200591日实施)。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语言服务行业规范包括:《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本地化服务报价规范》《本地化服务供应商选择规范》《笔译服务报价规范》《口译服务报价规范》《本地化翻译和文档排版质量评估规范》等。这些翻译技术标准从信息技术能力方面进行了规范,是企业进行语言资产管理的基础技术标准。翻译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普及拓展了传统理论对标准的认识,同样应该成为现代应用翻译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

 

  八、信息技术对翻译环境的影响

 

  翻译环境包括翻译活动所涉及的外部环境(社会环境)和完成翻译工作的内部环境(组织内环境)。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文化语言环境以及社会政治环境等,内部环境包括公司的部门构成、翻译团队的组成、翻译使用的计算机和网络软硬件等。信息时代译员的翻译装备和翻译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于现代译员而言,电脑、互联网、电子邮件、电子词典、语料库、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与传统译员使用的纸、笔和纸质词典等手工作坊式工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影响翻译内部环境的信息技术指标处于翻译活动的不同层次,分别是译文生产层、资源管理层和语言资产管理层,4所示为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的语言服务平台构成。在译文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参与翻译与校对、工程与测试、多语桌面排版、翻译项目管理及本地化测试与质量保证等,翻译环境的信息化保证了翻译流程的顺畅管理。资源管理是指借助信息技术完成翻译项目任务内外部相关方的管理以及任务分派、工作绩效和工作时间管理等。语言资产管理层创建和应用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库,对于一般语言服务企业而言,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构成了企业语言资产的核心,处于优先实施和维护的地位。信息技术对翻译外部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全球经济、文化、科技和政治等领域。

 

  图4   信息技术下的翻译环境资源管理

 

  九、信息技术对翻译教育的影响

 

  传统的翻译教育采用“语言+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模式,翻译教学以文本为对象,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随着翻译技术的发展,现代意义的翻译教学与传统翻译教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胡加圣、陈坚林(20133)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基于信息技术的外语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的主要实践方法。随着翻译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培养的翻译人才除了要学习传统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知识,还应该掌握新的翻译技术,熟悉与翻译相关的电子工具和办公软件的使用,了解有关术语管理、翻译流程、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和掌握新技术的翻译人员将在未来翻译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对翻译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应该面向新技术的发展、面向市场,人才培养与语言翻译智能化产品开发应相互结合。换言之,翻译技术教育应该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帮助他们在校学习时为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做好准备, 走出校门后能够较快地适应现代市场,特别是本地化产业对翻译技术人才的需求,而不是让学生毕业后依靠在公司接受培训或者通过在工作之余自学的方式来学习相关的新技术。王华树(201258)指出,“翻译技术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对于翻译技术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了解信息化时代翻译技术应用流程和环节,熟练掌握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和工具,能够高效地解决翻译实践和翻译工作中相关的技术问题。高校翻译教学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和翻译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根据崔启亮在2016全国翻译专业硕士教育与就业调查201730)的结果,在参加调查的195MTI高校中,84%的高校建设了安装有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MTI口笔译实验室,由此可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翻译技术的教学。中国翻译协会从2012年起开始提供全国高等院校翻译师资培训的翻译与本地化技术与项目管理培训课程,至今已经延续了5年。

 

  十、信息技术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信息技术驱动下的翻译研究应该与语言服务产业与时俱进,在继续深入研究翻译主体和客体的基础上拓展翻译技术研究的视野。近五年来,多部与翻译技术相关的书籍相继出版。2015,香港中文大学的陈善伟教授主编的The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Technology出版,梳理了翻译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世界各地翻译研究的影响,并指出翻译的未来在于翻译技术。2015年出版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注重翻译技术领域的实践研究,编者王华树纵观统筹,把翻译技术置于应用翻译研究体系。2016,王华树又编著了《翻译技术实践》,为从事翻译的学生和职业人士学习翻译技术提供了借鉴。翻译技术成为翻译研究的新方向,在中国知网搜索以翻译技术为关键词的文献,可以发现研究重点除了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启示外,还包括译者技术能力的培养、翻译技术对非技术文本的应用价值、应用翻译技术的译本署名问题,还有从语言服务行业主体业务透析翻译技术与多语种网站建设、翻译技术对翻译工作模式的变革、翻译技术与翻译质量的评估等。

 

  信息技术驱动下的翻译研究视野会不断拓展,关注的对象包括交互机器翻译和神经机器翻译(NMT)、语音识别和即时翻译技术与云翻译平台、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智能化整合、术语库管理(术语自动识别、提取、编辑、维护等)、质量保证技术(智能化语言质量检查、批量校对)、本地化工程与技术(软件、网站、影视字幕、多媒体、游戏、移动应用等)、翻译信息检索知识库及相关技术(数据库检索、网络搜索引擎和本地搜索)、云时代的大规模平行语料库技术、技术传播与技术写作、实时协同翻译、云翻译与语联网、开源翻译技术和平台以及翻译技术和工具评估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等。

 

  结论

 

  信息技术正在影响和改变翻译行业的生态面貌,改变着翻译职业能力,如翻译对象、翻译角色、翻译能力、翻译策略、翻译方式、翻译流程、翻译标准、翻译环境、翻译教育及翻译研究。翻译行业从业者需要分析和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翻译工作进行升级改造,才能提供高效专业的语言翻译服务。研究信息技术对翻译产学研整个行业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翻译技术价值的认识,提高翻译服务能力,推动翻译行业的发展。

 

——选自:乐文翻译

 

乐文翻译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发邮箱:abc@lewene.com或直接致电:400-895-6679咨询。

阅读文章:积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