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0 14:29:00
科技翻译标准信、达、雅分析
文学翻译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在我国的历史上高潮迭起,所出现的翻译标准层出不穷、名目繁多。
相较之而言,科技翻译的研究就显得滞后几分,科技翻译标准的研究始终未被重视。
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是我国翻译理论研究历来是重文不重理,二是科技翻译的专业性较强。
诚然,我国的翻译理论的研究者和科技翻译工作者在科技翻译标准方面也作过一些研究;
也提出过一些科技翻译的标准,下面我们就对这些标准进行剖析,以确定其合理性。
马谷城在《漫谈科技英语翻译》一文中指出:“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失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这是翻译家严复的真灼见解。“信、达、雅”的要求,大体上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正确、通顺、易懂”六字标准。
科技英语翻译与文学作品翻译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说;
科技英语翻译可以不讲“信、达、雅”了,或者说“正确、通顺、易懂,的标准可以降低要求了。”
张树柏在《谈科技论文的翻译》一文也提出了自己的标准,他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怎样保持科技论文的风格。二、怎样保存原文的本意。三、翻译科技论文,不要用方言。”
张忠华在《科技英语汉译的“达”和“雅"》一文中指出:“科技英语的翻译,首要的标准是准确,即通常所谓的“信”,这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达”和“雅”这两个因素也同样不应忽视。当然,科技翻译的“雅”与文学翻译的“雅”有所不同。
概括地讲,科技英语汉译的“雅”就是简洁明快、流畅通顺,体现科技英语的特点。
“达”和“雅”是构成英语翻译质量标准的又一个方面。可以说,欠缺“达”和“雅”的译文不是好的译文。”(张忠华,1984)
罗新璋在《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一文指出:“信达雅在较大程度上概括了翻译的特点,适用范围较广,即使是科技翻译,译笔优美,引人入胜,何尝不可?”
显而易见,以上各家之言实质上都承认“信、达、雅”作为科技翻译的标准,也对科技翻译中的“信、达、雅”做出了自己的阐释,马谷城先生试图用“易懂”来替代严复的“雅”。
这一点我们难以荀同,虽然科技翻译的重心在于传达原文本的科技信息,求得易懂,但是科技文本有自己的语言特点;
试问,在译人科技语文本中能否用口语化的语育去解释原文文本中抽象性的和概括性很强的科技术语?
在翻译时可以用口语化的句式去替代科技文本中特有的推理有据、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的句式结构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们认为,科技翻译既要易懂又要注意原语和译人语中的科技文体的对等。
张树柏先生虽未旗帜鲜明地提出在科技翻译中运用“信、达、雅”,但是他的三项要求实质上也是对严复“信、达、雅”的具体阐释。
我们认为,“保持科技论文的风格”乃是“雅”字内涵的一部分,“保存原文的本意”实乃“信”也,“不要用方盲”即要求使用标准规范的译人语,是“达”字要求之一。
张忠华先生完全赞成用“信、达、雅”于科技翻译。虽然他注意到了科技翻译之“雅,,与文学翻译之“雅“有别,但他对科技翻译中的“雅”的解释有不严密之处。
我们认为,他的“流畅通顺”应归之为“达”,而科技文体之“雅”未必只是他所说的“简洁明快”,因为为了表达严密的推理,科技文本多使用复杂的、逻辑严密的复合句。
罗新璋先生虽然也承认“信、达、雅”对科技翻译的指导作用,但是他的“即使是科技翻译,译笔优美,引人人胜,何尝不可”的论断却值得我们商榷。
在文学翻译界至今人们尚未完全同意严复的“雅”就是“译笔优美”,更何况是冷冰冰、无生气、科学性强、概念性强、逻辑性强的科技论文和技术性材料。
如果翻译的是科普作品且原作讲究文辞,那么译者为宣传科学、普及科学而修饰文辞,“译笔优美”,达到“引人人胜”之效果,我们认为这种有文采的译文也无可厚非。
而其他科技分体(如科技著作和技术材料)的文笔原本就不优美,我们有义务对其美化吗?
能把表现力不强的科技术语形象化吗?能把科技文本严密的句式结构情感化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科技翻译的文笔还需忠实于原作,以科技之体为本。
——选自:乐文翻译
乐文翻译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乐文翻译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发邮箱:abc@lewene.com或直接致电:400-895-6679咨询。
99%的人还阅读了: